我是圣托医疗的负责人高文庆,是医疗卫生行业的代表。
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两院的工作报告,我和大家的感受一样,觉得都是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报告,我完全赞同这几个报告。
1988年我到嘉兴二院工作,从事医疗和医院管理工作37年,先后在城市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综合性医院和中医院,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都工作过。2020开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医护人员一起合伙创办圣托医疗,致力于让医院温暖起来。从妇女儿童医院到健康管理中心和中医馆,我们所做的就是希望大家:少生病,多生孩子。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创业体会就报告涉及的有关医疗卫生改革和鼓励生育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提三个方面建议:
一是报告中提到加快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推进“医学高峰”建设,高水平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对此我非常赞同。
我觉得省级以上医疗机构应该承担这样的使命,既要解决地市级、下级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要通过医学高峰建设参与国际竞争,不仅要把去国外就医的病人留下来,而且要把国外的病人、专家、设备和药物等先进技术资源吸引过来,成为国际医学中心,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在建设的路径和方法上,我觉得不要盲目做大,无序扩张,做大并不能做强,只会向基层要病人要人才,削弱甚至掏空基层医院。做大医院自身也会加大运行成本、降低运行效率,为了维持运行又不得不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做精方可做强,国家和区域医学中心不是多建几所大医院,而是能汇聚国内外医学精英人才,能在传染病防治、癌症防治、糖尿病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疑难杂症上取得突破性诊治成果。
二是报告中提到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综合实力,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推动县域医共体向健康共同体转型,我也完全赞同。
但是在实现的路径和方法上,不是简单的通过定向培养乡村基层医生。因为即使培养出这样的医生由于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既不能解决问题,也难让病人相信。应该缩小城市医生和基层医生的差距,甚至是越到基层收入越高,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医生到基层工作或开诊所。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基层医院工作收入高,大医院工作地位高,不少有水平的医生自己开诊所,同时借助大医院平台开展工作。
考核机制更要改革。现在大大小小的医院都需要通过创收维持医院运营和个人收入,那就必然导致都希望病人越多越好。
在去年人代会上我也提过要明确各级各类医院的功能,完善三级诊疗模式。像洪合卫生院(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应该先行改革试点。“以当地群众的健康寿命延长而医疗支出减少,医院和个人获得的收益越高”为目标进行设计改革。这样医院和医护人员不是等病人上门,而是积极主动下去开展健康宣教、慢病管理、早癌筛查等预防工作,小病自己解决,大病也会谨慎转给合适的医院、特色的专科和找对医生,真正成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这样老百姓有获得感,医护人员有成就感,医保资金也不会无限制的透支,从而实现多赢局面。
三是报告中也提到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规范各类假期等,我也完全同意。
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包括社保、医疗卫生、医疗保险、教育和女性就业支持等,前年我已经提过相关的建议。
今年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加快行动起来。生育保险不应只是单位交,个人也要交,要履行公民义务,同时可以提高生育津贴发放额度;医疗机构要改善就医体验;医保要按病种增加生育医疗费报销额度;教育是否取消中考、缩短学制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变化;男性和女性是否共同享受生育相关假期共担育儿责任,以减少对女性就业隐性歧视和减轻单位特别是女职工多的企事业单位负担等等。
我这次还就孕产妇碰到的怀孕建卡、胎儿产前筛查和儿童免疫接种等问题,专门提了建议,不要让孕产妇们在不同医疗机构间来回奔波,而应该在助产医疗机构实行一站式服务。生小孩很不容易不要再为难她们。
作为助产医疗机构的责任是让孕产妇安全、无痛、无侧切、幸福分娩,生了还想生,让孩子温柔来到世界。我们正是这样努力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