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抓紧完善生育保障和激励措施的建议
一、问题
全国出生人口由2017年的1723万下降到2021年的1062万,21年净增人口46万。预计2022年出生人口不到900万,呈断崖式下降,人口转入负增长。2021年的人口出生率全国7.5‰浙江省的6.9‰,2022将更低,处于世界最低水平。
据各家医院统计:嘉兴市出生人口数由2017年的5.29万,下降到2021年的3.34万。
二、建议
(一)全社会要营造重视生育的氛围,要意识到出生率下降带来的劳动力人口下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从而加紧完善生育保障和激励措施。要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加大对育龄青年的引导,一方面是传宗接代的朴素家庭责任,另一方面对育儿负担要有逆向思维,大家不生你更要生,出生率低的年份出生的小孩享受优质教育、就业的机会更多。还要有个人忧患意识,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没有子女的老人将会更加孤独无助。加快禁止堕胎方面的立法,彻底消除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达到性别自然平衡,2020浙江省性别比(100女性对应的男性数)110.16,最高的温州114.19,最低的是嘉兴105.64。
(二)生育应该有更好的保障。
一是就业人员人人要缴生育保险,履行公民责任。现行的生育保险只有单位按工资基数的0.5%上缴,个人不缴生育保险,缺乏公民意识、责任和义务。只有通过单位和个人同时按一定比例缴生育保险,才能大幅提高生育津贴的发放额度。目前的产妇产假生育津贴在3万元左右。
二是提高生育医疗保险的支付额度。现行生育医疗保险的支付额度一般在3000一4000元,不及阑尾炎手术支付费用的一半。而且在按项目的支付方式,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对产妇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和伤害。生小孩比阑尾炎手术风险大而且意义重大,应该按病种付费,不管选择在哪里生,生育一个孩子医保支付至少一万元。
三是全国改革教育制度。根据梁建章、任泽平等《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2022版》,应大力发展普惠型托幼机构,同时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方式,缩短基础教育年限和取消中考,既要让学龄前儿童有地方照护,又要让学龄儿童减轻学习负担,健康快乐成长,大幅度降低年轻父母的育儿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更多年轻人提前大学毕业和获得研究生学位,提前成家立业。
四是放开辅助生育技术的准入,大力发展高质量和专业化的妇幼保健机构,满足各种类型不孕不育夫妇的生育需求,提供不同层次孕妇分娩体验。
(三)因地制宜,建立生育奖励制度,用于支付产后照护和育儿费用。新加坡生育一胎、二胎奖励8000新币,三胎奖励10000新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年份的人口出生率,给予不同的奖励额度。像嘉兴市现阶段生育一孩子奖励一万元,全年财政支出3亿元左右。
(四)产后康复要加快。要改变“生个大胖小孩”的错误生育观。在物质匮乏的显性饥饿时代,生个大胖儿子是家庭富有的表现,而在隐性饥饿时代,注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更应该从胎儿开始控制体重,倡导回归自然的分娩。有的孕妇一怀孕就卧床少动加上过度营养,体重从50公斤增加到100公斤,妊娠高血压、高血糖和由于巨大胎儿剖腹产引起的产后出血等分娩并发症大幅增加。巨大胎儿不健康且不聪明,不同的分娩方式、干预措施和分娩环境对胎儿影响巨大。控制胎儿体重理想体重3000g左右,采取回归自然的分娩,加上产后康复,不仅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产妇快速康复回归社会。
(五)假期要调整。现行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一胎享受国家98天基础上增加60天,第二、三胎增加90天的产假政策,一是没有起到明的鼓励生育的作用,二是增加单位负担和对女性的隐性歧视,三是不利于事业型女性的生育选择。据了解美国没有特定的生育假期,但它的人口出生率比我们高。因此强烈建议在增加生育津贴、按病种支付生育医疗费用、生育奖励和加强科普指导快速康复的前提下,缩短产假,尤其是二胎、三胎的产假,因为生过一胎之后,由于激励保障措施好,产后康复快,会增加生育意愿,另一方面适龄女性自然分娩二胎、三胎恢复更快。可以做到生育、工作和事业都不误。相反增加男性产假,有利于家庭和睦,并消除对女性隐性歧视。
——浙江省人大代表 高文庆